1. 首页 > 星座屋 > 文章页面

天师(对有道者的尊称)详细资料大全

okx

币安 Binance,注册即可获得100 USDT的交易费用返还

全球交易量最高的加密资产交易平台,买比特币就上币安!

APP下载   官网注册
此人私放了伏魔殿中的妖魔,竟然能得善终,梁山好汉都得感激他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天师(对有道者的尊称)详细资料大全,天师大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天师(对有道者的尊称)详细资料大全请问道教四大天师分别是谁天师(对有道者的尊称)详细资料大全

天师:合乎天然之道的老师。天师原是道家始祖——轩辕黄帝对老师岐伯的尊称。

桐乡火爆楼盘 乌镇璟园 项目简介 详细资料 售楼处位置 电话

后世有道者有称天师的,如东汉葛玄天师,东晋许逊天师,北魏寇谦之,南朝陆静修,唐杜光庭,宋萨守坚等高道大德。

在古代小说中,天师通常有起死回生、治病救人的本事,深受百姓爱戴。而道教创始者祖天师张道陵的子孙,亦承袭天师大真人这一称号。天师之名,始见于《庄子·徐无鬼》文日:「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实指尊敬之辞,然天师之名即源于此。李膺《蜀记》称张陵入鹤鸣山,自称天师。北魏有寇天师(谦之),刘宋有陆天师(修静),唐有杜天师(光庭),宋有萨天师(守坚)等等。「天师」之号始称张道陵的,最早见于《晋书郝超传》

基本介绍中文名:天师、岐天师别名:岐伯,岐天师国籍:中国民族:华夏族出生地:庆城县职业:太医、帝师信仰:道家主要成就:中华医学鼻祖

开创岐黄之术

最早享有天师称号代表作品:《庄子》简介,尊号考证,北天师道,南天师道,四大天师,简介天师之名,始见于《庄子·徐无鬼》文曰:「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实指尊敬之辞,然天师之名即源于此。李膺《蜀记》称张陵入鹤鸣山,自称天师。北魏有寇天师(谦之),刘宋有陆天师(修静),唐有杜天师(光庭),宋有萨天师(守坚)等等。「天师」之号始称张道陵的,最早见于《晋书·郝超传》。相传为上古黄帝之大臣、太医,兼司日月、星辰、阴阳、历数,被尊称为“天师”。黄帝曾使岐伯遍尝百草,主持医病:并与之谈医论药。所以后世岐黄并称,尊为医学始祖。中国不少医学名著多假托岐伯或黄帝咨询岐伯而作,如从汉代起便广泛流传的《黄帝内经·素问》即是。史志对岐伯多有记载,《史记·孝武本纪》记,“公玉带曰:黄帝时虽封泰山,然风后、封钜、岐伯令黄帝封东泰山,禅凡山合符,然后不死焉。”《资治通鉴》说:“黄帝命岐伯作镯铙、鼓角、灵髀、神钲以扬德而建武。”《隋书·音乐》说,东汉明帝时,乐有四品,“其四曰短箫铙歌乐,军中之所用焉,黄帝时岐伯所造,以建武扬德,讽敌励兵”。南宋郑僬《通志》说:“古有岐伯,为黄帝师,望出安化”。张隐庵在《黄帝经世素问合编》里说,“天师,尊称岐伯也。天者,谓能修其天真;师乃先知先觉也。言道者,上帝之所贵,师所以传道而设教,故称谓曰天师”。这些记载说明,岐伯既是一个上知天文、下极地理的原始宗教大师;又是一位多才多艺、才智过人的博学家,辅助黄帝成就大业,是名副其实的黄帝之师。黄帝尊岐伯为天师岐伯最大的贡献在医学方面。他奠定了我国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汉书音义》说,“岐伯,黄帝太医,属使主方药。”晋时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说,“岐伯,黄帝臣也,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典主医药、经方,本草、素问之书咸出焉。”皇甫谧在《甲乙经》序中称,“黄帝咨访岐伯、伯高、少俞之徒,内考五脏六腑,外综经络、血气、色侯,参之天地,验之人物,本之性命,穷神极度,而针道出焉,其论至妙,雷公受业传之于世。”宋代嘉祐年间,高保衡、林亿、孙奇等奉仁宗诏校医书,在《黄帝内经序》里写道,“岐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垂法以福万世。于是雷公之伦,授业传之,而内经作矣,历代宝之,未有失坠。”《经史百家杂钞》注中说,“岐伯,黄帝臣。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典主医病与论医,更相问难,著素问、灵柩,总为内经十八卷,为医书之祖。”褚证的《褚氏遗书》中说,“素问者,黄帝与岐伯、鬼臾区、伯高、少师、少俞、雷公六臣平素问答之书,即本纪所谓咨于岐伯而作《内经》是也。此书处于岐伯者多,故本纪不及诸臣耳。”天师第六十五代后裔:张金涛:天师府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道教协会常务理事、江西省道教协会常务副会长。

张金华:天师府驻京办主任、中华天师道友会执行会长、世界易经风水研究院院长、贵溪撤县设市市徽设计者。天师府、龙虎山历史文化石碑文字的工作者。尊号考证黄帝时官名。相传为帝王之师。岐伯为天师,黄帝对岐伯的尊称。《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唐·王冰注:“天师,岐伯也。”隋唐·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卷第二十七·邪传》注:“天师,尊之号也。”明·马莳《素问注证发微》:“天,乃至尊无对之称,而称之为师,又曰天师,帝之尊岐伯者如此。”明·吴昆《素问吴注》:“天师,尊称也,谓歧伯。”明·张介宾《类经·一卷·摄生类一》注:“《内经》一书,乃黄帝与歧伯、鬼臾区、伯高、少师、少俞、雷公等六臣,平素讲求而成。六臣之中,惟岐伯之功独多,而爵位隆重,故尊称之为天师。”清·张志聪《素问集注》:“天师,尊称岐伯也。”清·高士宗《素问直解》:“岐伯为帝师,故使臣称为天师。”日本·丹波元简《素问识》云:“黄帝称天师,见《庄子·徐无鬼》、《韩诗外传》及《说苑》云:‘黄帝即位,宇内和平,思见凤凰之象,以召天老。’天老,盖天师耳。”北天师道北天师道是由封建史上首位被官方承认的道教天师——寇谦之改革五斗米道而形成的。除去张道陵等“三张”伪法的天师——寇谦之寇谦之称太上老君亲临嵩岳授以“天师之位”,赐以《云中音诵新科之戒》20卷,传其服气导引口诀之法;令其“清整道教,除去三张(指张陵、张衡、张鲁)伪法,租米钱税以及男女野外群体合气之术。“专以礼度为首,而加之以服食闭炼。”其主要道场建立在今山西大同(原称平城),他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清整道教,除去“三张伪法”。新天师道所传《云中音诵新科之戒》,宣讲《新科》等大道清虚之道,提倡专以礼度为首,而加以服食闭练,其新天师道的做法有:一是取消蜀土宅治之号,不再沿用五斗米道以师为治的管理体制;二是废除天师祭酒道官私置治职和世袭旧制;三是革除的租米钱税制度,道民只需交纸三十张,笔一管,墨一锭,以供修表救度之用;四是将服饵修炼之术与符水禁咒之术如方技、符水、医药、卜筮、谶纬之书合而为一;五是道徒诵习道经,改“直诵”为“乐诵”,即诵经用音乐伴奏。泰常八年[423],有道士李谱文所传《录图真经》等醮仪感动太武帝,太武帝于太平真君三年[442]亲自道坛,受道教符箓,使新天师道与皇权结合,一度成为国教,不断发展壮大。寇天师在北方“去除三张伪法”,是影响深远而得到贯彻的。后来北方兴起的全真道,就与龙虎山张氏素无瓜葛。然而据载,王重阳所传的钟吕丹法就与茅山上清派本经《上清黄庭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邱祖也曾领受上清法箓,佩上清芙蓉冠,著上清洞真玉罗箫台袍……据考通行全国的《全真正韵》亦源自茅山上清。南天师道天师道派系之一。刘宋道士陆修静南天师道进行了改革和整顿。针对南方天师道组织涣散,科律废弛的情况,他提出一系列整顿天师道的办法,即整顿过去的二十四治,健全“三会日”制度和“宅箓”制度,以及严格执行道官论功升迁制度等,从而加强和完善道教组织。与此同时,他还充实和完善道教的科仪规戒。他依据灵宝斋法及上清斋法等,制定道教斋仪,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的斋醮规仪,如九等斋十二法的斋醮系统。他把上清斋法视为上品,次为灵宝、三皇斋,将天师道的传统斋法列为下品,并对金箓、黄箓、明真、三元、八节、自然等斋法的具体仪式予以详细说明。使道教斋醮仪式初具完整体系,成为道教斋醮仪范的奠基人。所撰《三洞经书目录》,为中国道教史上第一部目录学著作,具有开创意义。以后道经之编目与《道藏》之分类,皆以其“三洞”分类法为基本原则。陆修静对道教的整顿和改革,扩大了道教的影响,使道教在南方得到进一步发展,统治者亦日益宠信道教。经陆修静改革后的南方道教,学术界称之为南天师道。南天师道是由简寂先生陆修静改革江南天师道而形成的,主要表现在他对江南天师道组织进行整顿和改造,并积极收集整理道经,制订道教斋醮科仪,推动了南朝旧道教的改革和士族新道教的形成,特别是陆修静在孝武帝大明五年[461]至宋明帝泰始三年[467]七年间隐居庐山修建太虚观[后人称简寂观],他以太虚观为大本营,在此收徒布道,不断扩展太虚观,曾先后扩建有白云馆、朝真馆,炼丹井,捣药臼,洗药池等,太虚观兴起后,先后又建筑有康王观,崇善观,咏真观,昭德观,白鹤观,广福观,太平观等数十座道观,均规模宏大,雄伟壮观,因而被誉之为道教“咏真第八洞天”。随着庐山道教的扩大,其地位和声誉不断显赫,逐渐成为名震南北的重要道场,使得四方高道纷至沓来,至唐宋时,先后有许坚,钱朗,孙晟,郗法遵等大批高道云集庐山,庐山高道辈出,名声大震于江南。为了完善斋醮科仪,他一是吸收儒家传统的忠孝礼义等伦理道德并作为道徒必需遵守的教规,强调忠孝为先,这样,既保证了道士严格遵守教戒,一心修善立功,又更加完善了宗教仪范。二是吸收佛教“三业清静”思想,即要求去贪、忿、痴,身除杀、盗、淫等,以制定斋仪,并特别强调”斋直为求道之本”。三是注重广收道经,著书立说。他“祖述三张,弘衍二葛”潜心道教理论研究,并著有《灵宝经目录序》,《太上洞玄灵宝众简文》、《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道门科略》、《洞玄灵宝五感文》等,他将这些斋戒仪范著作和收集的道经如药方、符图等计1228卷,已行世有1090卷等,均采用“三洞四辅十二类”的方法,成为道教史无前例的道书分类法,他将这些道书整理集成《三洞经书目录》,于太始七年[471]上献朝廷,深受宋文、明二帝赞赏,使“灵宝之教,大行于世”,特别是他总括”三洞”,改革旧天师道,并提倡以斋仪为主的道教,由此其名望不断壮大,威震江南,成为江南道教的统领。张鲁自立汉中张衡之妻以道术养生,有少容,往来刘焉家布道。刘焉悦其姿色,遂任命其子张鲁为督义司马,令其与张修将兵击汉中太守苏固。张鲁与张修掩杀苏固后,断绝斜谷,复袭杀张修,利用其祖、父两代的威信,夺回了教权。刘焉死后,其子刘璋立,因张鲁不顺,遂杀其母及弟。张鲁于是自立于汉中,朝廷力不能征,遂拜主为镇夷中郎将,领汉宁太守。张道陵天师张鲁的管理张鲁利用军政权力在巴蜀建立了一个道王国,划分为二十四治为政教合一的教区。他沿袭张修的一些旧章法,又作了增饰,仍称天师道。张鲁教团仍有收五斗米的教规,尊其祖张陵为天师,父张衡为嗣师,自号“师君”。平学道者,初仍按张修鬼道习惯称“鬼卒”,受道已信才按张陵教规称“祭酒”,以治头、大祭酒统帅道民,以三张为师,以《老子想尔注》教化道民,还实行建义舍、宽刑、禁杀、收租米、编户着籍等教规。张鲁的教团保持了张陵的黄老信仰,还比张陵教团更适合四川民情。张鲁教团自称天师道,社会上俗称为五斗米道,或仍称为鬼道。张鲁于汉献帝建安二十年降曹,官拜镇南将军,封阆中候,诸子皆封列候,率道民北迁,次年亡,葬邺城。张鲁道团北迁后,信徒遍及全国,许多豪门士族纷纷入道,天师道教名始显,五斗米道之号遂不用。改造天师道南北朝时,北朝寇谦之和南朝陆修静分别对天师道进行改造,使之成为成熟的教会式宫观道教。天师之名,来源于《太平经》。《隶续》载汉末米巫祭酒张普题字碑已自称“天师道”,但社会上对三张教团多称为“五斗米道”。《晋书·郗鉴传》称郗鉴“奉天师道”,《晋书·何充传》亦称何昙“奉天师道”,说明魏晋时史家对除对孙恩、卢循等民间天师有米道之称外,已承认了天师道的教名。据说张鲁之弟张卫因不肯降曹而战死,张卫之第四子张盛夫妻沿江入吴,定居江西龙虎山修道,传至唐末,渐渐发展成为龙虎山天师道团,宋代受朝廷囗封,称正一道。《张天师世家》载张鲁子孙传龙虎山道团事,唐宋以前世系于正史无征,有待考证。四大天师道教四大天师:张道陵、葛玄、许逊、萨守坚神话四大天师:张道陵、葛玄、许逊、邱弘济

请问道教四大天师分别是谁

道教四大天师

四大天师,即张天师张道陵,许天师许逊,萨天师萨守坚,葛天师葛玄,道教尊为四大天师。

张天师为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又称降魔护道天尊,高明大帝,正一真人,祖天师。

张道陵本名张陵(34-157年),字辅汉,号天师,道教尊称为张道陵。他于东汉末年创立五斗米道,后被道教奉为创教者,正一真人是太上老君授与他的封号。《清微仙谱》、《历代神仙通鉴》和《列仙传》传其为汉留候张良的八世孙,沛国(今江苏丰县)人。其父张翳,字太顺,曾客居于天目山。其母一夜梦见北斗魁星下降授以蘅薇香草,即有孕在身。回沛后,于建武(25-56年)

甲午上元(五月十八日)生陵。生时黄云笼室,紫气盈庭,空中光如蛋。张道陵从小聪明颖慧,七岁时遇河上公,得授《道德真经》通晓五千言精微义理。成年后相貌奇异,身长九尺二寸,庞眉广颡,朱顶绿睛,隆准方颐,目有二角。通四书五经,晓天文地理、河洛图纬之书。曾入太学,博学诸经。年二十六举贤良方正极谏科。东汉明帝时(58-76年)曾为巴郡江卅(今重庆市)令。后遁隐于北邙山(今河南洛阳北)修长生不死之道。据传魏伯阳曾收其为徒,授其秘旨。朝廷征为博士,称病不赴。和帝(89-105年)征为太傅,封冀县侯,三诏不出。其志在精诚修炼,得黄帝九鼎丹法。后又携弟子住云锦山修玄玄之道,炼龙虎大丹。又居嵩山静心冥思,得《三皇内文》《九鼎太清丹经》于是遍访名山,以寻道修真。顺帝时(126-144年),一为四川朴素民风所吸引,二为蜀中峻峰秀岭、涧溪泉瀑所吸引,连入四川,在鹤鸣山(一名鹊鸣山,在今四川大邑县境内)烧炼九鼎神丹,历三年而丹成。服后返老还童,于是继续西行探访仙源,求得五岳摄召万灵神龟秘文,精思修炼以至法术无边,世莫能测。据《列仙全传》称,张陵擅用符水治病,功渎渐著。后得太上老君正一盟威秘箓、三清众经、符箓丹灶秘诀印剑、法服等,奉治蜀地八部鬼神、六天魔王,命令五方八部六天鬼神会盟于青城山黄帝坛下,使人鬼分治,把鬼神的牢狱变成二十四福庭。即为二十四治,每治立阴官一人,仙官一人,分别掌管人事祸福。后到苍溪县云台山修九还七返之功,准备升天,但因其杀鬼太多,终未成功,太上老君又让他修行谢过,仍居留人间。于是返回鹤鸣山,著作道书二十四篇,创立五斗米道,后世又称天师道、正一道。后又度率弟子游历诸山,修行谢罪,大功告成,太上老君引领张陵升天,朝拜元始天尊,封为正一平气大法师,令其重返人间,劝化尚未悟道者,遂降临人间演法,治鬼,成为驱鬼避邪的天师,一旦灵至神到,鬼怪立除。永寿(155-158年)二年(156年),功成道著,天神来迎,白日升天。

此后,张陵的子孙世袭天师道法,历代皆受朝廷封号:唐天宝(742-756年)六年(747年)册封天师为太师,唐僖宗封天师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宋理宗册封天师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正一静应显佑真君;元成宗加封天师为正一冲元神化静应显佑真君;明供武(1368-1355)元年(1368年)改封天师为真人。

天师之名,始见于《庄子·徐无鬼》文日: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实指尊敬之辞,然天师之名即源于此。李膺《蜀记》称张陵入鹤鸣山,自称天师。北魏有寇天师(谦之),刘宋有陆天师(修静),唐有杜天师(光庭),宋有萨天师(守坚)等等。天师之号始称张道陵的,最早见于《晋书·郝超传》《传》云:愔事天师道,而超奉佛。即称张陵之道为天师道。虽然明代朝廷不用天师之号,但后世仍称天师,一直沿至今日。

张道陵为道教的创始人,加之其是道法高深、阵魔伏妖、神通广大,白日飞升的仙人,故在道教中的地位十分崇高。又为历代神仙故事所烘染,其在民间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奉祀一直至今。

许天师,为晋代道士许逊,字敬之,南昌(今江西)人,又称许真君。按《十二真君传》:许真君名逊,字敬之,本汝南人也。祖琰、父肃,世幕至道。《三教源流授神大全》载,许逊生于吴赤乌(238-251年)二年(239年)正月廿八日,其母先梦金风衔珠,坠落怀中,遂受孕而生。弱冠之年,其事师大洞真君吴猛,受三清之法,博通经史,明天文、地理,历律、五行、谶纬之书,更喜欢神仙修炼之事。据《云笈七签》记载:一次许逊去打猎,射中一只有孕在身的母鹿,适时母鹿生下小鹿,中箭的母鹿不顾一切,折回头来伤心地舔小鹿,一会便死去了。许逊见状,心中非常难过,怅然感悟,折其弓矢,锐意神仙之道。晋太康(280-290年)元年(280年),许逊举为孝廉,时年四十二岁,拜为蜀地旌阳县令。从政期间,公正廉明,吏民悦服,民众感其恩德,遂立祠供奉其像,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许旌阳。后来晋室纷乱,连弃官东归,遨迹江湖,寻求至道。此间与吴君同游江左,又与郭璞一同阴止五敦作乱。郭璞被五敦处刑后,他又与吴君共同隐遁,至庐江口,遇船工,化度之,教其服草,授以神仙之术。后遇上圣真人传授太上灵宝净明法,有斩邪擒妖之道法。不久游豫章,遇一少年名慎郎,乃蛟蜃精所化,数兴洪水危害江西,遂化为黑牛,率弟子杀之,为江西翦除水患。自此,许逊道法大显,声名遗迩,求拜弟子甚多。

东晋宁康(373-376年)二年(374年)举家从豫章西山(今江西南昌西山),白日飞升。乡人与其族人共立祠以祀之。其所遗诗一百二十首,均被刻于竹简,令人探取,以决休咎,名日圣签。北宋徽宗政和(1111-1118年)二年(1112年)封为神功妙济真君,因皇帝梦中显灵,为其疗疾,升观为宫,赐额为玉隆万寿宫(宫在今江西南昌西山)。南宋绍兴间(1131-1163年),相传西山玉隆万寿宫道士何真公祈请许真君降临解救战乱,因得许逊授《飞仙度人经》、《净明忠孝大法》等。元朝时,道士刘玉用净明作为教派名称,主要经典为《净明忠教全书》,并奉许逊为教祖,创立净明忠孝道。后来道教将其与张道陵、萨守坚、葛玄共为四大天师。

萨天师,又称萨真人,崇恩真君。相传为宋代著名道士萨守坚,号全阳子。一说为蜀西河(今四川崇宁县西)人,一说南华(南华山今广东曲江县南,南华山在今山东东明县东南)人。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云:自称汾阳萨客。

萨守坚少时本为医生,因医术不太高明,开错药而吃死了人,于是弃医从道。曾师从于第三十代天师虚静先生、林灵素及王恃宸。据《三教搜神大全》卷二、《列仙全传》卷八、《历代神仙通鉴》卷二十记载,虚静先生传其咒枣秘术,王侍宸传其雷法,林灵素传其宝扇一把。萨守坚学成秘法后,用咒枣术济贫拔苦,用雷法铲奸除害,用宝扇为民报冤。于是道法大显,闻名遐迩。后被称为崇恩真君,又被玉帝封为天枢领位真人。

相传萨守坚以法阵玉枢火府天将王灵官,收其为部将,传其符箓秘诀。然而在民间王灵官的名声远远要比其师响亮。明永乐(1403-1425年)中,供奉王灵官和萨守坚的宫观,香火盛极一时。在道教中其与张道陵、葛玄、许逊共为四大天师。

天师姓葛,名玄,字孝先。丹阳句容(今江苏句窖市)人。三国时的方士,据《抱朴子》记载,曾经从左慈学道,修炼道术,受《九鼎丹经》、《太清丹经》、《金液丹经》等,并受诸秘诀,后以之俱传郑隐。相传他曾在江西阁皂山修道,常辟谷服饵,擅符咒诸法,能用符箓为人驱病辟耶。道教尊其为葛仙公,又称太极左仙公。梁陶景《真灵位业图》将其列为第三层。

道教和民间关于他的传说很多,有的说他能将口中吐出的饭粒变成成千上万只蜂,能使顽石走路,蛤蟆、昆虫、燕雀能在他的指挥下台五音六律翩翩起舞,能从井里取钱请客喝酒,能画符箓为民祈雨,有的说他能拿妖捉怪,曾经在酒店鞭打妖邪,为一秀才解除蛇精缠身,焚邪庙恶小鬼,有的说他曾随孙权出游,沉于江中,数旬而归,有的说他曾给屈家二女仙丹,使二人服后成仙而去,有的说他曾在石壁炼食丹药,不小心掉下一粒,一鸟吃后,即成仙鹤,有的说他功行圆满后,东华帝君录其名入仙籍。总之,其仙迹十分广泛。

宋崇宁(1102-1107年)三年(1104年)封为冲应真人,淳(1241-1253年)三年(1243年)封为冲应孚真君。在道教中其与张道陵、许逊、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你知道中国四大天师吗 谁最厉害 3
icon

OKX欧易APP,比特币,以太坊交易所

全球顶尖交易所,注册即领最高¥1000元数字盲盒

APP下载   官网注册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